2月17日上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京出席民营企业座谈会,凸显了党中央对民营经济的高度重视。
回首来路,民营经济在改革开放的时代浪潮中踏浪而起,一路高歌猛进。从1980年温州的章华妹领到第一张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到一轮轮创业兴业、发展民营经济的热潮,一批批极具活力的民营企业蓬勃兴起,在稳定增长、促进创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多年来,我国民营经济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不断发展壮大,其“五六七八九”(民营经济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的特征凸显了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长期以来,党和国家对民营经济发展的基本方针政策,已经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围绕如何更好地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国家出台了多项支持性政策。从“非公经济36条”到“民营经济发展壮大31条”,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彰显了国家对民营经济的高度重视与坚定支持。在金融支持方面,相关政策也是急管繁弦,信贷、债券和股权融资“三箭齐发”,多元金融创新紧跟其后,恰似汩汩清泉润泽民营经济的沃土。这些举措拓宽了民营企业融资渠道,降低了融资成本,增强了民营经济的市场竞争力。新时代新征程,我国社会生产力将不断跃升,人民生活水平将稳步提高,改革开放将进一步全面深化,特别是教育科技事业快速发展,人才队伍和劳动力资源数量庞大、素质优良,产业体系和基础设施体系配套完善,14亿多人口的超大规模市场潜力巨大,给民营经济发展带来很多新的机遇、提供更大发展空间。当然,也必须看到,民营经济发展仍面临一些挑战,一些企业转型升级的紧迫性凸显,亟待强基固本。于此关键节点,要更好支持市场主体,给民企吃下“定心丸”,各地区各部门应念好 “三字经”。其一是法。过去支持民营经济的政策文件并不少见,不乏救急纾困的政策与着眼长远的制度,但在产权平等保护、市场公平竞争、要素均衡配置等领域的政策仍需完善,以法为纲、凝聚共识刻不容缓。当前,受到颇多关注的民营经济促进法正在积极酝酿。k8凯发期待通过专门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法律,配套可执行的细则,将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民营经济的方针政策和实践中的有效做法确定为法律制度,不断完善劳动、人才、知识、技术、资本、数据等生产要素的使用管理保护机制,推动实现公平准入、公平竞争,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让企业家心无旁骛、逐梦远航。其二是亲。强调法治,并非不关人情。这里的人情,绝不是“拉关系”“讲派系”的人情,而是企业遇困难时的雪中送炭,是迷茫时刻的拨云见日,更是日常点滴的贴心守护。实际上,在今年不少地方的“新春第一会”上,都有民营企业家的身影,从提出问题到积极献策,尽显民营经济的“中流砥柱”之姿。本次会议也强调要“进一步构建亲清政商关系”,k8凯发期待把这些举措制度化、常态化,建立畅通的政商互动渠道;要有服务意识,政府勤做“贴心人”,打破重重阻碍,铺就康庄大道,让企业前行底气十足。其三是补。法治托底、亲商暖企之余,更需前瞻布局、主动补位。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有赖于“一盘棋”思维下的统筹协调。营商环境、公共服务的优化升级也需久久为功,敢于向既得利益或惰政懒政“开刀”。各地区各部门要以精准有效作为,与市场主体携手成为“黄金搭档”,方能共绘发展华章。当然,“三字经”绝非轻巧的三个字,背后蕴藏系统工程,政府、企业、社会等各方需同频共振,以法治精神为引领,以亲商理念为纽带,共同念好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三字经”,奏响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协奏曲”。
免责声明:所载内容来源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k8凯发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仅供参考、交流等非商业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和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k8凯发删除。